茶里珍藏的故乡味道


对于茶或是茶道,我只能说自己是个门外汉,算不得是知茶懂茶的人,因为茶只是我日常生活的一个点缀。但不管怎样,无论是在种满茶树的家乡,还是漂泊在钢筋水泥遍地的城市,只要伸伸手,芳香四溢的茶就能被我捧在手中。

在茶的世界,除了家乡朴素的绿茶之外,我还在其他地方见识过更多闻名世界的好茶。但从情感上而言,我对从家乡土灶上炒制出来的茶叶情有独钟。在我的家乡,每家每户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茶园。清明节前后,在春意浓浓的乡村,每一处向阳的山坡上,到处都有头顶草帽、腰挂竹篓的茶农,在自家的茶园里采摘翠而绿、细而嫩的茶叶。茶农的茶园大多都是一小块一小块无法耕种的山坡地,采摘下来的鲜活茶叶,每每不过一两斤重,少的不过几两。不管茶园大小,也不管能采多少茶叶,每一位采茶人对自己的茶叶都会给予足够的呵护。

从自家茶园采摘好新鲜的茶叶回家之后,炒茶就是全家上下最重要的工作,因为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,一定要在当天完成,否则再好的茶叶,也炒不出可口的香茶了。在老家,我的父母就同相邻的几家一起共用一个炒茶的炒锅,地点就安设在房屋面积较大的农家。所以一到清明节前后,炒茶的地方每天都有父老乡亲来来往往,这家的茶还没有炒完,另一家的新鲜茶叶就送来了。在土制的炒锅里,所有的茶青都是用最原始最古老的方法炒,而直接用作炒茶的工具就是一双手。

在炒茶之前,我的父母都会先净手,净手程序虽然不像给佛上香那么繁琐那么隆重,但细心程度还是平时少有的。小时候不明白净手的原因。长大后,会饮茶了,才知道净手的重要性。在父母眼里,茶是具有灵性的,如果净手不彻底,或是诚心不够,炒出来的茶不仅没有茶应有的香气,还会有异味。从杀青开始,同父母一样的炒茶人,都会躬起身子,一双手在炒茶锅里前后左右、来来回回地翻转,力量与速度总是拿捏得恰到好处。在炒茶中,杀青这道工序至关重要,如果把握不好,茶就会炒坏。为了提高手的敏感度,父母不知用了什么方法,无论灶里的火有多大,只要手一接触到锅或是锅里翻炒的茶叶,就知道锅的温度是高了还是低了。在父母的指挥下,在灶前烧火的我就会及时向土灶里添柴或是减柴,从而保证土灶能达到炒茶所需要的最佳温度。

凭心而论,由父母自己亲手炒制的茶叶,无论是从外形还是从茶叶的香气来讲,都比不上正规茶厂出产的茶叶,更比不上大茶厂的名优产品。但在我的心中,总是觉得经父母之手炒制出来的茶叶才更有味道。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,无论走到哪里,皮箱里总少不了父母帮我准备的家乡茶。有时,有家乡人来到我所在的城市,父母一定忘不了顺便请别人捎来几斤新炒制的茶给我品尝。这样的新茶,在远离故土千里万里的地方,就成了我小屋里的最好珍藏。

最高兴的时候,还要数有朋友过来我的小屋坐坐。那个时候,我一定会拿出这份珍藏,在乡音叙谈之间,与朋友一起分享那份故乡的味道,并让这份舒展在水中的芳香,同脸上的笑容一起在异乡绽放。